“不是所有的农村留守儿童都敏感、自卑、沉迷于短视频,他们中有不少孩子自立自强,奋发进取。那么,是什么因素促进了这一些孩子的积极发展呢?”12月19日,2025年云南省“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集中活动上,云南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中心主任、教授尚云的发言引起了与会者的共鸣。
当天,来自云南省、昆明市以及各区县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教育体育局、民政局、街道办事处、农村小学等单位的代表,就农村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情感“软需求”发表建议和意见。大家一致认为,“党政支持、各方联动,是孩子们健康成长、积极发展的重要支撑”。
对此,云南省人大常委会委员、共青团云南省委书记赵攀峰专门以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为例。
经文山州政协主席会议同意,州政协办公室、团州委、州工商联、州教育体育局联合发起“希望澡堂”公益项目,以解决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洗澡问题。截至目前,累计募集资金6400多万元,建成投入到正常的使用中509个农村寄宿制学校“希望澡堂”。今年10月,共青团文山州委、文山州希望公益服务中心又发起了为“希望澡堂”配备吹风机及其他配套设备的“暖风行动”公益活动,上万人参与筹款,很快募集到3583个吹风机,价值18万元,在冬天来临前,吹风机已及时送到了部分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希望澡堂”。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6月以来,文山州还筹资2700多万元,在全州乡镇中学或完小建设107个游泳池,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一乡(镇)一游泳池”设施全覆盖,700余名教师通过培训后持证上岗。学校开设游泳课配备一名教练、一名安全员和一名跟班老师不仅教会了学生游泳技能,还让他们增强了体质,缓解了学习压力。
“把解决现实问题与促进全面发展相结合、满足迫切需求与建设长远机制相结合,能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接纳自己和家庭现状,增强自信,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赵攀峰说。
昆明市富民县永定中心小学校长李志鑫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说,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逐年改善,为学校高水平质量的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特别是富民县建立了长效投入机制,将关爱留守儿童和寄宿制学校学生相关工作纳入财政预算,确保了资金投入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让孩子在学校吃好、住好,把学校当作第二个家,住校生的父母虽不在身边,但有老师们陪吃、陪睡、陪聊天、陪学习。住校生活,让他们能更快地养成自律和生存能力。
他还介绍,为把不利条件变为有利条件,学校加强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开设了20多门体艺劳等类课程,把课程放在玩中。同时,还有长途踏春行、百米亲子长卷、美食节、杨梅节、足球篮球班级联赛、各类演出等活动。
“农村孩子不一定都有电脑、手机,但他们有乡土田野。虽然资源有限,但创意无限。”在李志鑫看来,这些都从某些特定的程度上为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学生提供了情感“软需求”,他说:“只有孩子开心,一切发展才皆有可能。”
云南省人大代表、昆明嵩明职教新城管委会副主任胡丽芬为孩子们提供的情感“软需求”是担任“爱心妈妈”。在她看来,这样的关爱活动,能解决一些缺少陪伴,缺乏情感倾诉对象和安全感的留守儿童的“心”问题。
胡丽芬是云南17.7万名“爱心妈妈”中的一员。截至目前,云南省妇联招募的17.7万名“爱心妈妈”与全省21.9万名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结对,为孩子们提供情感关怀。
此外,为减少留守儿童,云南省各级妇联还汇聚多方力量,解决留守儿童亲情缺失、监护缺位等问题,如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妇联争取沪滇帮扶资金开展“红河嫂”技能培训,把培训班办到村委会,让妇女学习竹编、刺绣、民宿管理等技能;并成立“红河嫂”巾帼家政服务中心,搭建“红河嫂”家政服务平台,让妈妈们就近就业。
云南希望工程也关切到了孩子们的这份情感“软需求”。在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边疆县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村、社区和乡村学校实施的“希望港湾”公益项目,云南希望工程就专门为每一个“希望港湾”特聘了“童伴妈妈”,用公益资金支持“童伴妈妈”的陪伴。
“关爱,关乎着孩子们的心理健康。”作为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尚云特别在乎留守儿童和农村寄宿学生的心理需求,但令她担忧的是,据他们的研究团队调查,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匮乏,基层医院针对儿童的精神卫生科医师严重不足。为此,她表示,她和学校的团队愿意主动请缨,发挥学科优势,主动服务这一些孩子,承担大学的社会责任。
“构建专业、规范的青少年心理咨询治疗服务体系,能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提供有力支撑。”昆明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共青团昆明市委书记林勤说。
他介绍,2023年,昆明市财政投入800万元成立昆明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这一全国首家全公益普惠、全链条服务、全资源整合的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统筹整合了民政、卫生、教育等多部门力量,与10余家社会心理咨询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组建了包括中小学心理教师、医院精神科医生、社会心理咨询师在内的300余名专业服务队伍,还有志愿者1000余人。该中心不收取费用为青少年提供全方位、全公益的心理健康服务。今年,还在多个县(市、区)打造了县级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服务时长超过2.5万小时,市县乡三级服务体系建设让更多农村青少年受益。
“通过面对面交流,大家达成了共识,凝聚了力量。”听了与会者的发言,赵攀峰说:“做好青少年工作,要依靠各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努力。大家共同携手,形成工作合力,用心倾听青少年利益诉求,推动更多青少年事务有关政策出台,帮助青少年实现人生梦想、健康成长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