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老一辈人回想,咱们鲤鱼村的先人开始是从黔东南州黄平县迁徙而来的,初来时仅有二十多户人家。这儿原名鲤鱼龙寨,因村中的鲤鱼龙潭而得名。龙潭旧日有水涌出,旱季时水位上涨,鱼儿便随水流入稻田,乡民们常在耕耘时以背箩捕捉,因而这儿又被称作鲤鱼坝。”近来,在黔西南州兴仁市屯脚镇鲤鱼村,乡民杨国元站在自家门前的稻田旁,向记者娓娓道来。
鲤鱼村,坐落于屯脚镇北部,由旧日的喳啦村、鲤鱼村、坝桥村、大树村兼并而成,是一个苗族聚居的民族寨子。这儿苗族文明五光十色,苗族板凳舞、苗族飞歌、苗族刺绣等,都能在此探寻到踪影。
全村共有1100余户乡民,其间90%以上为苗族、布依族等少量民族。四周群山环绕,一条明澈的小溪从村中弯曲流过,穿过苗家山寨特有的牛角形寨门,便能见到错落有致的苗族特征民居。
相传在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施行“调北征南”战略,差遣数十万大军南征云贵。屯脚胡家庄的胡姓先人胡魁随军南征,后被朝廷颁发五品世袭千户之职,并赐予上千亩地步及几百户佃民,鲤鱼坝就是胡氏一族的封地之一。到了清嘉庆年间,为了逃避战乱,鲤鱼坝的苗族先人(王、吴、杨三姓)从黔东南、铜仁等地迁徙至此,在山上建立窝棚寓居,以捕鱼、打猎和播种胡姓的地步为生,后渐渐的变成为这儿的主体民族。
在杨国元的引领下,记者来到了村里的广场,只见不少乡民正在忙着刺绣。乡民杨国青介绍:“我绣的是平针绣和十字绣,一年只能完结一套。”苗绣是苗族源源不绝的手工艺术,体裁挑选丰厚且固定,如龙、鸟、鱼、铜鼓、花卉、蝴蝶等,还有反映苗族前史的画面。鲤鱼村的苗族服饰更是充分运用了精巧的纺织、刺绣和蜡染技艺,成为一朵常开不败的民族文明之花。村里不少绣娘还凭仗这门手工营生,将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作为鲤鱼村苗族刺绣的第三代传承人,杨再蓉表明:“我从小就跟着爸爸妈妈学习刺绣,也曾去别的的当地拜师学艺。作为苗绣传承人,我有职责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我会发动乡民跟我一同学习苗绣,一同发扬苗族服饰文明。此外,咱们村还种桑养蚕,用蚕丝制造蚕丝被和苗族服饰,将苗族服饰打造成旅行产品。”
鲤鱼村最具特征的节日就是“八月八”苗族风情节。这一天,乡民们会一同庆祝丰盈,一同“尝新”。据寨中白叟叙述,阴历八月初八正值稻谷老练的时节,乡民们会把粮食、鸡、鸭、鱼、粑粑等美食带到一个宽阔的当地,男女老少身着节日盛装,佩带富丽的首饰,欢聚一堂,欢欣鼓舞,碰杯同庆。我们谈古论今,相互祈愿来年五谷丰登、万事顺意,一同共享丰盈的高兴。
自2003年以来,兴仁市分外的注重“八月八”苗族风情节的举行,活跃推进文明的昌盛和民族的联合前进。2007年,黔西南州人民政府将“八月八”苗族风情节确定为法定节日,全州放假一天。这一节日已成为兴仁市以及全州苗族同胞一年一度的严重节日盛会。
鲤鱼村依托自然环境和民族文明优势全力开展村庄旅行,打造民族风情村。现在已建成生态公园、笙鼓广场、蝴蝶广场等文明项目,并引入旅行公司做统一规划和开展。新建了鲤鱼广场、玻璃观景台、滑道等项目和鲤鱼湖、鲤鱼巨细龙潭、仙人桥等景点。鲤鱼村先后荣获全国特征民族寨子、我国少量民族特征寨子、全国文明村镇、全国村庄旅行要点村等称谓。(记者 段源兴 通讯员 王正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