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是24节气中第14个节气,也是立秋之后的第一个节气。虽然它不同立秋、立春那么受重视,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对这个节气还是比较关注的。
在农村里,有些老人这几天就常谈论到处暑节气,其中有些老人还说今年的处暑节气有点特别。细问原因,有个老人说了一句老俗语“处暑在伏外,收成都不赖”,这是啥意思呢?处暑和出伏有啥关系呢?
俗话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一年中有一段时间最热,它就是三伏天期间;也有一段时间最冷,最近一段时间也就是俗称的“三九寒天”。
而三伏天又细分为初伏(头伏)、二伏(中伏)和三伏(末伏)。其中关于入伏,古人也总结出了一句顺口溜:夏至三庚便数伏。
也就是是说夏至节气以后第三个庚日就入伏了,末伏是在立秋之后所出现的第一个庚日,因为庚日之间相差是十天,因此头伏和末伏都是10天。
但是中伏的长短却不一样,具体看夏至和立秋之间庚日的多少。如果夏至和立秋之间有四个庚日,那么中伏也是十天。但是夏至和立秋之间如果有五个庚日,那么中伏有20天,这样三伏天就足足有40天。
而处暑是在立秋节气之后,节气和节气之间相差是15天。因此立秋之后第15天就是处暑节气了。
可“出伏”也是在立秋之后,毕竟末伏是在立秋之后的第一庚日,因此出伏和立秋之间最短是10天。这样就出现一种情况了,如果出伏和立秋之前超过15天,那么处暑节气到了,还没有“出伏”,这也也就是处暑“出伏”前。
而少于15天,就是出伏了,但是处暑节气还没有到,这个也就是“处暑不出伏”。
在不少地方的老人都必须要知道“处暑在伏外,收成都不赖;处暑不出伏,必定是灾年”这句老俗语。
它的意思是说处暑节气如果是在“出伏”以后,那么当年的粮食都会迎来大丰收。而如果处暑节气到了,还没有“出伏”,也就是处暑节气比“出伏”先到,这样的年景就不会太好,粮食的收成会受一定的影响。而在今年就是处暑已“出伏”了,因为今年的出伏是在8月20日,而处暑是在8月23日,由此看来,今年的粮食都会迎来大丰收。
在古代的时候,为何会有这样的农谚。那是因为以前的种植技术很落后,并且农民都是完全靠天吃饭的。可是在古代的时候自然灾害也比较多,遇到干旱,或者是多雨的天气,粮食的收成都会大大受到影响。
如果处暑节气在出伏以前,那就认为处暑以后的天气也会和三伏天差不多,毕竟处暑到了还没有出伏。而在三伏天期间的天气是反复无常的,要么是出现持续的大降雨,要么就是干旱非常严重,而处暑节气以后粮食就要成熟收获了,这样一个时间段无论哪一种恶劣的天气,都会对粮食的产量造成影响,因此就有了“处暑不出伏,必定是灾年”的说法。
相反,处暑节气在出伏以后,表示三伏天已结束了,而到了这样一个时间段一般出现恶劣天气的情况也不多了,所以粮食迎来丰收的概率极大的提升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马斯克再次猛烈炮轰氢能源:储能领域“最愚蠢选择”,1kg氢气仅续航80KM【附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杭州男子新车开半年屏幕不亮,4S店换个配件还是二手的!媒体联系售后经理,最新回应来了
《堡垒之夜》手游欧洲重返iPhone梦碎,苹果再封杀Epic开发者账号
《堡垒之夜》手游欧洲重返iPhone梦碎,苹果再封杀Epic开发者账号
2025财年H-1B正式开放注册,“一人一抽”政策实施!或成为中签率最高的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