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水平质量的发展调研行】织金县茶店乡龙井村: 抱团谋发展 蹚出新“丝”路
来源: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24-09-13 17:14:20

  8月21日,走进位于织金县茶店乡龙井村山头上的养蚕基地,工人们正在清理残存的桑叶和吐不了丝的游蚕。一排排整齐摆列的木架上,雪白的蚕茧布满了小方格。

  “这是今年养殖的第七批次蚕茧,马上就采收。紧急着第八批次蚕宝宝就进驻。”龙井村村委会主任、织金县兴农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潘绍文说,一年可以养殖八批次到九批次蚕茧。

  “我们的养殖基地一批次可放置60张蚕床,一张蚕床可产蚕茧100斤左右,一批次可产蚕茧6000多斤,按照现在的市场行情报价30元一斤算,就是18万元。如果一年养8批次,产值就是将近150万元。”潘绍文说,种桑养蚕这个产业,效益不错。

  时光倒回2018年,在外闯荡做生意多年的潘绍文回到龙井村任村干部。“我回到家乡的目的,就是想为村民们寻找一条适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子。”潘绍文说。

  潘绍文的想法,得到村民王旭的支持。王旭长期在外承包工程做,见多识广。他还和朋友在黔西南州安龙县种过桑养过蚕。“我觉得,种桑养蚕这个产业适合龙井发展,而且效益不错。”王旭对潘绍文说。

  种桑养蚕效益到底如何?耳听为虚,眼见为实。潘绍文立即带领村民代表到广西、浙江一带考察学习。考察回来后,大伙心动了:一亩桑田最少产8000斤桑叶,可养出400斤蚕茧,一斤最低按20元计算,就是8000元。

  “种桑养蚕是个不错的产业,但对于龙井村的老百姓来说,是个新鲜产业,让他们一开始就跟着干是不可能的,需要有人领头干,群众看到效益了,自然会跟着发展。”潘绍文说。

  谁来领头发展?大伙一合计,光靠个人力量不行,必须抱团发展。于是潘绍文、王旭带头,15人筹资300万元,成立了织金县兴农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2019年,合作社在龙井村田间地头种下了500桑树,建起了养蚕厂房。

  “我们派人先后到广西、云南、四川等地学习养蚕技术。”潘绍文说,尽管做足了充足准备,但初次养殖还是遇到了不少问题,首先是蚕种的问题,开始用的是广西的蚕种,结果来到了高海拔地方适应不了。桑树也种成了实生苗,桑叶明显小张,产量偏少。

  2020年准备大展拳脚时,新冠疫情席卷全国。“那一年,我们没法养蚕,但要管护桑田,没收入只有支出。”潘绍文说。

  2021年,龙井村种桑养蚕项目,得到世行项目支持,投入资金640余万元。“我们又种下了700亩桑树,新修了养蚕厂房。”潘绍文说,规模不断扩大。

  这一年,为了打开蚕茧销售市场,潘绍文带着基地养殖的蚕茧来到广西蚕丝生产厂家,经过鉴定,龙井村养殖的蚕茧一个可抽1200多米蚕丝,等级可达到5A级、6A级,比另外的地方养出的蚕茧抽丝要长三四百米,至少高一个等级。

  “由于品质上佳,广西的蚕丝加工厂家说了,这种蚕茧,有多少收多少,单价一斤比市场价多3元。”潘绍文说,这下,大伙发展种蚕桑产业的积极性又高涨起来。

  “2022年,大伙刚刚点燃的信心又挨了当头一棒。这一年,织金成为贵州新冠疫情重灾区,茶店是织金重灾区。”潘绍文说,疫情再次给龙井村的蚕桑产业重重一击,部分股东开始动摇,只有支出没收入,支撑不住啊。

  “2023年,随着龙井村蚕桑基地养殖技术逐渐成熟,我们收获了20多吨蚕茧。”潘绍文说,这些蚕茧中,有部分是双宫茧,双宫茧是两根丝相互缠绕,无法抽丝做真丝布料,因此价格偏低。但双宫茧却是做蚕丝被最好的原料,做出的丝绵更为蓬松,做成蚕丝被后,利润显著提升。于是,合作社又投资建起了纯手工蚕丝被厂。

  这一年因为销售市场比较理想,加上手工蚕丝被的加工出售的收益,合作社蚕桑产业总产值超过了150万元。

  “通过种桑养蚕,我们解决了18名村民固定务工,临时务工平时都有三四十人,多时上百人。合作社每年付出去的务工工资超过60万元。”潘绍文说。

  尽管龙井村的蚕桑产业年产值超过150万元,带动了大量劳动力就业,但从1200亩桑园的规模来看,年产蚕茧不到30吨,这个产量是不达标的,问题出在哪里?

  “问题出在管理上。”潘绍文说,1200亩桑园,合作社根本管理不过来,导致部分桑园杂草丛生,桑叶产量很低。

  “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群众必须深度参与进来。”潘绍文说,下一步,我们将调整管理模式,计划将桑园改造好后,反租给群众,让群众自己管理,自己养蚕,合作社保底回收。群众管得好,桑叶产量高,蚕茧产量就高,收入就更好,这样,群众的积极性就会更高。

  “将种桑养蚕交给群众,合作社主要做两头,为群众提供蚕苗,免费提供种植养殖技术服务,负责深加工和销售。”潘绍文说,只有让慢慢的变多的群众参与进来,蚕桑产业才能做大做强。

  2024年的暑假,14个来自北京、上海的孩子在贵阳进行了一场拥抱清凉夏日的深度体验。

  水车不断转动,蝉鸣伴随着浓郁的稻香宣告着秋天谷物的丰收。台江县台盘乡阳芳村,因紧邻“村BA”发源地台盘村,其依山傍水、景色宜人的环境特点,被誉为“村BA”的后花园。

  今年以来,贵州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六六就业稳岗计划”,强化省外省内就业服务“一张网”建设。

  开阳热电联产及配套项目是贵州省兴建的第一个集中供热项目,是为开阳工业园配套建设的省重点工程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