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9月22日电(记者屈婷)考古证据显示,早在距今6000年的新石器时代,黄河流域有“养蚕缫丝”的存在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说,要理解丝绸之路背后的文明脉络,不妨从这种美丽的“东方织物”谈起。
“丝绸西传,通说是自距今2100年的张骞通西域始。但是丝绸贸易的开端,可能会更早。”王巍说,在汉代正式开通丝绸之路前,一条异常繁荣、活跃的史前文明交流路线就已存在。
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21日晚闭幕。与会丝路沿线国家一致通过的《敦煌宣言》,就逐步加强文化交流合作达成共识。
“丝绸之路比你想象的更久远。”王巍说,考古为这条文化交流经典路线的存在,以及沿线地区古代文化的繁荣,提供了大量实物证据。
2002年到2003年间,中国考古工作者在内蒙古敖汉旗的兴隆沟遗址中,发现了1500粒距今约8000年的粟和黍碳化颗粒。
十多年的研究结果证实:小米起源于中国的北方,并在栽培技术被发明以后,开始了西行之路。
研究表明,小米沿着一条史前的“丝绸之路”,在距今4500年前,就已经传播到了中亚地区并继续向西传播;大约3500年前已经到达了东欧地区。
这一考古发现对世界农业前史的格局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因此入选第二届世界考古论坛的重大考古研究成果奖。它也是获奖的11项成果里,唯一一个与中国有关的项目。
王巍认为,比起小米,丝绸的西行之路获得了更为辉煌的声名。“在地中海国家,特别是古罗马人,对于蚕丝和蚕种有许多浪漫的想象,并由此向往着神秘的东方古国。”
王巍把小米和丝绸比喻为史前丝绸之路上的两个文明的“包裹”,“它们是中华原生文明走出去的成功例子”。
南稻北麦,是中国传沿了两千多年的农业生产格局。谁能想到,北方大面积种植的小麦,竟然是个“外来客”?
王巍说,小麦起源于西亚,然后传到中国,这已经是一个共识了。但是,它是何时传进来的?“最新的测年结果为,它不会早于原来所猜测的5000年前。”
传统观点认为,河西走廊应该是小麦主要的传入路线。但在山东胶州地区,发现了一些小麦遗存,有一处遗址出土的小麦经测年发现是4500年前的。它居然和河西走廊发现的最早小麦是同一年代!
这是否说明,小麦另有传入路线?王巍认为,有这种可能性。“我认为小麦是通过河西走廊传入,但也有专家觉得北边还有一条,是所谓的欧亚草原大通道。”
另一位令人惊异的“外来客”,是冶金术。甘肃西城驿遗址,位于丝绸之路的“重镇”——张掖市明永乡,它完整地展现了一个距今4000年到4200年的“冶金作坊”。
“在最新的考古成果中,我们能看到熔炼、铸造、锻造的产业链。”王巍介绍说,这说明冶炼铜器的技术最晚在距今4500年前已经传入甘肃地区,然后继续向东传入黄河中游。
无论是小麦还是冶金术,东传的时间“巧合”地发生在距今5000年到4500年前后。王巍说,这并不是偶然的。它们反映出这一段时期的史前文化交流异常活跃。
动物考古学的最新成果表明,同样在这一段时期,黄牛、绵羊和家马从原产地西亚,相继通过河西走廊传入了中国。
王巍指出,黄牛、绵羊、小麦和冶金术的传播路线与丝绸之路是“重合”的。有趣的是,家马和马车的传播可能并不同步。
王巍说,最早约4000年前,马进入到中国的新疆,在商代进入中原。但马车在距今3300年左右的殷墟“忽然出现”,在此之前,没有一点踪迹。
由于殷墟发现的马车已经是有辐双轮车,显然十分成熟。“这说明马车不太可能是独立起源,有很大的可能性是从另一条线路,也就是欧亚草原通道传入。”王巍说。
在古代和现代的跨国贸易中,只有高价值和数量稀少的食物或植物(如香料),才会长途跋涉,主食则一般依赖当地生产。而小米和小麦的东西交融,农耕家畜的传入,打破了这个“规律”。
王巍认为,这说明早在5000年前中华文明起源的“前夜”,就存在着类似“哥伦布交换”的农作物全球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丝绸之路从史前开始,就是一条文化交流的经典路线。”
王巍说,丝绸之路沿线的一系列考古新发现,有力地证实了中华文明是“土生土长”的文明,更是“多元一体”的包容的文明。
文明起源的重要基础是农业。“在中华文明形成的过程中,中国北方,包括黄河流域,始终是以小米为主食。这保证了地区文化、习俗的统一性和原生性,始终具有自己的特点。”王巍说。
另一方面,“史前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有力地推动着黄河流域、中亚和西亚等地区文明的崛起。通过与内部、外部各种先进文明的相互交流、竞争和影响,中华文明的发展得以不断保持着活力。
王巍认为,更重要的是,中华文明能把外来的先进文化结合中国的真实的情况,创造性地加以发展。
比如,虽然冶金术起源于西亚,但到了夏商周时期,中国的青铜铸造技术已一跃变成全球上最先进的,并独创了青铜代表等级身份的礼器制度,成为统一王权和国家的重要支撑。
王巍指出,大量考古实物证据证实了丝绸之路的存在和繁荣,更证实了“5000年中华文明并非虚言”。
《敦煌宣言》称,将坚持文化多样性、平等性、包容性,保护传承各国历史背景和文化遗产,加强各层次文化对话与合作,促进文化贸易与文化产业合作。王巍对此表示认同:“考古揭示出一个真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互鉴,是促进人类文明前行的重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