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网站/媒体公告
中国历史发展规律的三大生命基础
来源:斯诺克网站/媒体公告    发布时间:2024-06-29 15:52:44

  内容提要:中国成立90年,从几十人发展到7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把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繁荣昌盛的世界强国,成就巨大,举世瞩目。为什么中国取得如此震撼世界的成就?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我们一定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本文试图从探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发展规律等不同角度,力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通过综合考察,探索党的90年历程映显出来的真理性经验和规律性认识,特别对党的理论基础、干部基础、群众基础在党的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给予初步的探讨,突出对三者作为党的历史发展基础和基石的论证性阐述,提升对党的历史发展的生命基石内涵的认识,从一个侧面尝试对党的历史发展规律进行初步探索,与大家共同研讨。

  中国的成立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党成立的理论基础,50多名党员是党最早的干部基础,工人阶级是党成立最早的群众基础。由此显现:理论基础、干部基础、群众基础是中国诞生的三大基础。伟大的事业筑成伟大的政党,伟大的民族塑造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祖国哺育伟大的人民。从1921年起,中国人民在中国的旗帜下,经过千难万险的战火洗礼和百折不挠的风雨奋斗走到今天,已发展成为7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执政60多年,国家发展繁荣强大,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成就辉煌,举世瞩目。从考察中国的历史发展与成功实践中发现,三大基础贯穿于党的发展历史始终,至今仍在显示中国历史发展的基石作用,中国90个春秋,不断映出这一规律性的真理光辉。

  60多年前,中国人民在中国的领导下,历经28年的英勇奋斗,推翻了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用数千万人的生命与鲜血换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战争年代的中国人和无数仁人志士,用生命谱写着一个又一个英雄的赞歌,用鲜血染成了一面又一面鲜艳的红旗,其思想与信念、业绩与故事都是当今时代的许多后人没办法理解甚至难以致信,但这确实是线年,在《中国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选集》第二版第二卷第533页)一文中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假如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

  凡是参加革命或经历那个年代的人都曾感受到中国人民28年奋斗的艰苦卓绝、战火硝烟、内忧外患、国破家寒的苦难岁月,同时也感受到等老一代中国人带领各族人民为了祖国解放、民族独立而付出的巨大贡献甚至生命代价的暴风骤雨,历经党的创建、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多个历史阶段,特别是经过包括军队在内的中国军队和人民团结奋斗历时14年抗日战争,中国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在国际正义事业力量的支援下,把外国侵略者赶出中国领土,又经历了解放战争,最终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中华民族史上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告别百年屈辱从此站立起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胜利。这是因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制定了系列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反帝反封建反官僚主义成为该时期的革命纲领。中国革命走的是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个道路在本质上正是中国应用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或是说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的武装与指导;在实践上走的是学习列宁领导的苏联十月革命武装斗争道路;在途径上走的是结合中国国情,以农村包围城市,而不是城市武装暴动。因此说,中国革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所取得的胜利。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中国队伍建设的胜利。这是因为,在战火硝烟的年代,中国人为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党在这一段时期的革命纲领,一定要通过一支高素质的党员干部队伍,他们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早在1938年,在《中国在民族革命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就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在中国革命进程中,他们始终站在革命的最前沿,战火的最前线,风险的最前端。他们不怕困难,不怕坐牢,不怕牺牲,以其高尚的人格和无畏的品质,以其大公无私、生命奉献的伟大精神和实际行动,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的压迫,在各个历史阶段冲锋在前、吃苦在前、奋斗在前、牺牲在前。涌现出邓中夏、方志敏、杨靖宇、叶挺、左权等一大批优秀党员领导干部,成为带领人民群众奋斗的杰出榜样,他们是一群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先锋战士。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胜利。这是因为,中国革命的目的是解放全中国劳苦大众,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当家作主。中国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中国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通过各级领导干部带领,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为实现共同的革命目标而努力奋斗。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加,党的理论再好也都没办法实现。党领导革命必须有军队作为保障,军队必须有人民的支持与加入。“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正是中国人与人民血肉联系的真实写照,离开人民群众则将一事无成。特别是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亿万人民群众逐渐被最大限度地发动起来,积极参加到中国领导的革命战争洪流中来,人民的力量排山倒海、势不可挡。因此说,中国革命的胜利是人民战争的胜利。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实践,揭示了一个真理或者说是总结出一条经验性认识:理论武装、干部带头、群众参加,作为中国历史发展的三大基础,构成三块基石,同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三宝”一样,具有决定性意义。认识和处理好三大基础及其相互关系,对于党的发展和不断走向胜利具备极其重大意义,这是我们在总结党的历史经验中得到的一个真理性发现。

  新中国成立后的29年即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又领导人民进行风风火火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尽管进程中指导思想有过失误,历史进程遭受过挫折,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建立了独立完整的社会主义经济体系,人民群众生活与生产力水平在曲折缓慢中提高,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模式总体上取得成功;尽管当时党和人民还没有也不可能认识到计划与市场都是手段,但仍然探索了计划经济时代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与规律。

  早在1954年,在《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国家而奋斗》一文中指出: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一段时期,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哲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党史等四大理论成为指导建国初期社会主义改造和十年建设探索以及后来时期的主流理论,党校、干校、学校称为“老四门”基础课。这一段时期,虽然“左”的指导思想在全党一度占主导地位,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损失,但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作为体系影响党的思想理论基础地位没改变。作为执政党,每个方面所有的领域各个行业,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全党学习的基本课,世界观人生观方法论等都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为核心武装全党,干部学习,工农商学兵的政治、经济、哲学等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不断得到普及,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始终占主导地位。

  这一段时期,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在探索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不断得到巩固和发扬。1962年,在《执政党的干部问题》一文中指出:对执政党来说,党要管党,最关键的是干部问题。这一段时期的领导干部,艰苦朴素、平易近人、谦虚谨慎、以身作则,处处以工作为第一需要,特别能发挥战争年代那股干劲,风正气盛,为人民做出榜样,干部群众打成一片成为社会主流风气。当时干部的口号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以《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为标志的“老三篇”,加上《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和《反对自由主义》称为“老五篇”,形成“为人民服务”、“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艰苦奋斗”等典型思想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和每个党员的座右铭,使人不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还要重点突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这个时期明显时代特征的高度自觉的干部队伍和党员队伍,涌现出焦裕禄为代表的建设时期优秀党员领导干部,充分体现了这个时时代领导干部在贯彻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中的率先垂范作用。

  这个时期,人民群众从翻身解放到投入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充分享受到当家作主人的感觉,先后经历并参加国民经济恢复、反革命、抗美援朝、“三反”“五反”、“三大改造”以及十年经济建设,也包括时期的经济建设等等,所有这一切,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拥护和积极参加,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巨大成就不可能实现。“两弹一星”、“大庆”等一批人民群众创造的动人业绩和奋斗精神,尽管有时出现了干扰或偏差,但总体上说是代表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是主流、是正义,这些精神激励着全国各族人民跟着中国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心与决心;尽管有曲折有挫折有失误,但也掩盖不住太阳的光辉,人民群众的力量永远是中国生存与发展的生命源泉。没有人民群众的参加,党的事业就失去了生命力。经过党和人民29年的共同努力,终于迎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曙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历史性伟大转折,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全党的中心工作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同时坚持四项根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形成了党的基本路线,只要没有外敌入侵,这条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充足表现了党和人民对加快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迫切愿望和坚定决心。

  这个时期,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系列理论成果,最终被党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成为改革开放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党全国在这个理论思想指导下,改革开放走过了30多年的艰难历程,经过剧烈的阵痛,战胜多次风险挑战,实现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突显了艰辛风雨过的春秋彩虹,取得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

  这个时期,包括党的政治路线在内的党的理论武装与指导必须由各级领导干部的带头贯彻才能形成群众的力量最终实现。正如1979年所说:思想政治路线的实现要靠组织路线来保证。还指出,所有的事情都是人干的,没有大批的人才,我们的事业就不可能成功。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关键在人。1985年,陈云在《在中国全国代表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干部队伍保持梯队结构,可以使党的事业后继有人,代代相传。2007年,在中央党校讲话中指出,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关键是要抓好党的自身建设,等等。党的其他领导人对干部的地位、作用和使用都有过深刻的阐述。改革开放以来,党员领导干部再次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涌现出孔繁森为代表的改革时期优秀党员领导干部,为党和人民再显了先锋模范作用,为党的事业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们是干部队伍的主流。在他们的带领下,虽然干部队伍中出现了少数腐败分子,但是,广大人民群众依靠长期对党的信任对社会主义事业的信任,仍然继续坚定地跟党走,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改革实践证明,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加,就没有改革开放的成就。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以及其他劳动者和建设者在改革中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历史性贡献,特别在企业改革中,成千上万的下岗职工付出最沉重代价,从一定意义上说,他们是改革开放最大的奉献者,党和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农民占中国人口的大多数,今日的辉煌也离不开他们的支持与参加。因此,任何一个时间里任何情况下如果离开了人民群众,党的执政地位都将受到挑战;任何一个政党要执政,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加都将注定走向失败。

  这个时期,中国采取不断总结历史经验的科学方法,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业绩和成就展示给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目的是增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推动国家持续不断的发展富强;把不足和错误揭示出来告戒全党和人民,目的是增强党的忧患意识,戒骄戒躁,防止腐败。中国人清醒地认识到,在辉煌成就面前,必须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在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出现的复杂形势考验面前,任何风险与挑战都不能动摇党和人民坚持改革开放、发展中国、富民强国的决心和意志。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一个根本特征是,在发展过程中,正视矛盾,正视问题,正视困难,但在发展进程中发现规律,揭示规律,尊重规律和运用规律,在矛盾发生时科学分析原因,在问题出现时注意及时解决,在困难产生时勇于善于克服,在危机袭来时沉着冷静应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人有了三大基础作保障。

  党的领导人特别是等老一代革命家对人民群众的地位和作用有过精辟的论述。“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历史的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等都是的名言。周恩来曾指出:脱离我们的基本经济群众,就丧失党的基础。曾指出:我们的一切事业,都必须同群众商量,取得群众的同意,才能办得成功。朱德曾指出:人民是我们一切力量的源泉。曾指出:如果哪个党组织严重脱离群众而不能坚决改正,那就丧失了力量的源泉,就一定要失败,就会被人民抛弃。、对此有更多的阐述。由此看出,群众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首先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这是理论指导实践的最要紧的麻烦。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或以身作则,首先是给人民群众做表率,取得人民群众的信任,使人民群众自愿跟着党走,这是党的性质决定党员干部的责任使命。人民群众的参加是党的事业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这是党的事业能否取得胜利的根本标志。

  在党的重要历史文献中,对理论、干部、群众问题都有许多深刻的阐述。1921年7月,《中国第一个纲领》 指出,中国承认无产阶级专政,承认苏维埃制度。这是党领导革命的理论原则和纲领核心的重要阐述。随着历史的发展,经过多次修改后,《中国章程》中明确阐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党的十二大报告说明:党所以能取得胜利,归根到底,是由于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科学原理,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创造历史的科学原理”。 党的十三大报告说明,“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现代化建设相结合的产物,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 “干部队伍素质对于党的路线的贯彻执行,具有决定性意义”, “中华民族的振兴,美好未来的创造,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胜利,要靠全体人民的努力”。 党的十四大报告说明,“我们党所以能取得这样的胜利,最终的原因是在十四年的伟大实践中,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础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逐步形成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我们党强调必须以正确的组织路线来保证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的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的命运归根到底取决于我们自己,取决于党的理论和路线,取决于党同人民的团结奋斗”。 党的十五大报告说明,中国是很看重理论指导的党。中国人民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即思想和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在中国,从来没有一点一个政治组织像我们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组织得那么严密和广泛,为中华民族做出了那么多牺牲,同人民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在前进中善于总结经验、郑重对待自己的失误,以形成并坚持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我们提出的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依靠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依靠人民的艰苦奋斗来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说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和风险,都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不动摇”,我们要 “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保证我们党始终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员干部特别是高中级干部要带头学习和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的模范,勇于实践、锐意创新的模范”,并指出,“最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全社会全民族的积极性创造性,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始终是最具有决定性的因素”,“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们国家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

  特别是党的报告告诫全党,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集体创立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还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的。 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承、发展并成功推向二十一世纪的。 在上述“三个铭记”中,理论基础、干部基础、群众基础的思想和要素都有重要体现。

  至此,我们从党的领导人和重要文献中看出,每次总结历史或阐述经验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三大基础”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党的历史发展90年中始终贯穿了“三大基础”的理论思想,并反复作为经验总结,恰恰是规律性反映。我们把这个现象理解为规律是对党的历史经验性认识的提升,是对党的历史发展规律的一个揭示,这不仅是对中国历史发展规律,而且对中国执政规律的认识与探索也具备极其重大意义。历史教育我们,有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党员领导干部的先锋模范到头作用,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参加,才有了今日中国的空前强盛。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就没有正确的发展趋势,没有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改革开放就没有人民群众的积极参加,也就没有人民群众的小康社会和国家现代化。

  实践证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构成党的历史发展的理论基础,领袖群体和领导干部构成党的干部基础,人民群众构成党的群众基础。这是在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经验中所得出的重要结论。理论基础、干部基础、群众基础作为党的历史发展三大基础,决定着中国的生存与发展,因此能说,这是中国历史发展的生命基石。

  中国发展到今天,最有发言权的是那些经历战争年代、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老前辈,他们大多经过革命、建设和改革三个历史时期。如何继承党的优良传统,如何继承思想,如何认识社会主义中国,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他们实践最丰富、情感最深厚、体会最深刻、认识最清醒。最有时代感的是当下劳动者和建设者,他们正在实践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发展与使命,虽然只是一个历史时期,即改革开放时期,但他们对现实的感受与体会不亚于前辈。这是因为,他们既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实惠和成就,同时也经历或感到了就业、医疗、教育、住房等系列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应对这样一些问题,党和政府正在从根本上改变,逐步实现改革成果由人民共享。

  我们看到,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和国家空前实力正在越来越显示出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抗非典、战冰冻、抗洪水、抗地震、抗台风和奥运会、亚运会、世博会、撤侨万人行动等等,中国人民的意志与精神、实力与能力,全党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目共睹。如果没有改革开放的成就,就没办法实现与战胜自然灾害,就无法迅速与保质重建家园,就无力承办好世界性活动。我们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都是前进中的发生的难点热点情况,都是党和人民最关心最迫切地需要解决的情况。在中国人和中国人民面前,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我们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更阻挡不住解决这些困难和问题的能力和实力。“十一五规划”的胜利完成和“十二五规划”起步实施是对此最好的体现。我们还有一亿多人生活还不够富裕,更不可思议的是数千万人生活比较贫穷。这就提醒全党和全国人民,我们仍属于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还有非常长的路要走。

  共和国要继续发展,离开人民群众的支持与奋斗,发展就变成纸上谈兵。人民群众是发展的真正动力。人民群众想什么、要说明、有什么困难、有什么诉求,都是我们党和政府的第一信号。只要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党的意志统一于人民群众的意志,党的事业才有光明,国家发展才有前途,人民群众才有幸福。

  90年历程告诉我们,理论基础起到思想指导作用,干部基础起到率先垂范作用,群众基础起到决定力量作用,这是中国走向成功的三大基础,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运用好三者极其关系,这是体现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是对党90年春秋历程的真理性认识和规律性概括。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渊源,有最多的人力资源,有最大的政党组织,这是祖先和前辈为我们留下的文明遗产,这是老一代为我们留下宝贵财富。这些遗产与财富既对我们既是激励又是包袱。激励推动我们继承、激发动力,包袱体现我们压力、负担沉重。要把压力变动力,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弘扬五千年中华文明。我们没理由忘记历史,但也没理由停止不前;我们对历史既有保护、挖掘的任务,我们也有总结、发扬历史文明的使命。我们对理论基础、干部基础和群众基础三大基础作为党的历史发展的生命基石,更要倍加珍惜和护卫。牢记历史,传承文明,开拓创新,科学发展,是当代中国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中国人要按照这一个要求,科学运用理论指导、干部带领、群众参加这一规律性经验,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继续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奋斗,加快全面实现富民强国,迈向振兴中华的锦绣前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