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网站/媒体公告
全面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之“新”
来源:斯诺克网站/媒体公告    发布时间:2024-04-21 12:48:52

  2023年9月,习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首次明白准确地提出“新质生产力”,要求整合科学技术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同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坚持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以科学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2024年1月,习在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进一步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水平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2024政府工作报告列出十大任务,首项就是“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足见新质生产力之重要。

  为什么称之为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全面准确理解新质生产力之“新”,无疑是深入理解这一重大创新概念,进而在实践中更好地践行其内在要求的基础性、前提性重要工作。

  这种“新质态”,就生产力本身而言,有两方面的突出表现。其一,构成要素具有新质态。具体说,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作为生产力的三大实体要素,在今天已经与现代新兴科技深层次地融合,劳动者的劳动能力知识化、科技化,慢慢的变多的劳动资料日趋信息化、人工智能化、自动化、数智化,通过科学技术创新形成的新材料、新能源不断成为劳动对象。一言以蔽之,新质生产力中的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和现代新兴科技水融、相互促动,一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都是新兴科技“创生”出来的,这和传统生产力下的状况迥然不同。有人因此把“高素质”劳动者、“新介质”劳动资料、“新料质”劳动对象视为新质生产力的标志。

  其二,生产要素之间“合力”具有新质态。从最基本的意义上讲,生产力不是上述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简单相加,而是三者相互作用形成的合力。新质态生产力则使这种合力具有全新的样态。一是现代新兴科技本身就具有强大的塑造力、整合力,二是它不断催生诸如物质形态的高端智能设备、数据等非实体形态的新型生产要素,也具有强大的渗透力、粘合力。习精确指出,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对传统生产方式变革具有重大影响。数字化的经济具有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

  新质生产力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度的提高为核心标志,这首先归功于诸如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和低碳技术、量子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等当代新兴科技的群体兴起和日新月异,具有强大的加工塑造、整合聚变能力,使生产效率达到几何倍数的效果或“幂数效应”,不断创造聚变优势。在此过程中,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得到充分彰显。

  技术革命性突破是新质生产力形成的重要推动力。科学技术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必须加强科学技术创新特别是原创性、颠覆性科学技术创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学技术创新成果竞相涌现,推动科学技术创新驱动战略走深走实,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要求。

  如前述,生产力本质上是一种“生产合力”,这种生产合力的形成除了生产要素之间的互动聚合,还包括外在推力即推动生产要素走向聚合的动力。新质生产力在这样一些方面都有新的表现。

  其一,现代科技和现代产业之间良性互动的合力。一方面现代科学技术创新影响产业,可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起的产业、塑造新的产业链,但另一方面,合理的产业布局、产业更新、产业链同样会促进科学技术创新,一些新兴科技是产业需求催生的。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现代产业需要推动科学技术创新充分彰显了这一点。习精确指出,新质生产力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而催生。产业对新兴科技产生和发展的反作用不可忽视。为促进两者之间的互动,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搞好新兴起的产业和未来产业布局,促进数智化技术和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其二,生产关系的反作用推动力。习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让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这是新型生产关系发挥反作用的重要表现。除此之外,现代科技与新型生产关系已经处在深度互塑中,信息和数据作为新兴生产要素,其价值增益与共享(如信息流量、大数据)密不可分,共享反过来推动信息、数据技术逐步发展壮大。

  其三,现代生产力的科技化和知识化,人才的重要性得到前所未有的凸显。这不仅体现在能够熟练掌握新质生产资料的应用型人才上,更重要的是人才是自主创新的关键,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最终都要落实到人才上,顶尖人才具有无法替代性。

  也正因此,综合上述,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稳步的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它的发展路径与传统生产力的确迥然有别。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新质生产力正是这三个“第一”更为凝练的表达和生动彰显。

  习指出,现在,我们迎来了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转变发展方式的历史汇期,既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又面临着差距拉大的严峻挑战。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新兴技术具有强产业联动性,技术创新与产业融合、双向互动推动科技革命加速,会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化的边界日益模糊化;新兴技术具有融合共进共同发展特点和群发性,多个技术门类同时发生变革性突破,不断释放“多点突破、群体跃进”效应。美国政府2022年《关键与新兴技术国家战略》清单中,同时罗列了先进计算、传感技术、人工智能、自动化系统、生物技术、量子信息技术、太空技术等19项新兴技术。新质生产力正是以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为客观基础产生和兴起的。

  习明确指出,新质生产力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具体言之,新质生产力的特点是创新,创新真正成为第一动力、发挥主导作用;协调成为内生特点,通过协调实现“生产合力”最大化、最优化,产生聚变优势;绿色发展是高水平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绿色是其普遍形态;开放是其必由之路、共享是其根本目的,也是新型生产关系的基本要求。

  习还精确指出,高水平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而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水平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要求我们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用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坚持科学理论指导、理论强党历来是中国的优良传统和执政优势,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健康前行的基本经验。新的生产力理论既要在理论上解释清楚新质生产力新在何处,它的本质特征、重大表现、核心诉求和关键环节是什么,还要在实践中为如何孵化、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前瞻性、引领性的指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