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克游戏网站/蚕丝被
中国展 以产品为载体以文化为翅膀 禧玛诺是“模子”
来源:斯诺克游戏网站/蚕丝被    发布时间:2024-06-26 11:35:52

  人山人海,用这个词来形容今年的中国展毫不夸张,尤其是位于最火热的W1馆入门位置的禧玛诺展位。全线产品齐整亮相,运动级别的Dura-Ace、Ultegra、105套件代表着禧玛诺的顶尖地位。包含了9速、10速、11速的Cues套件,则与Gravel套件GRX,以及禧玛诺的另外一个领域的拳头产品——渔具共同围绕在一起,代表了禧玛诺的生活态度。

  禧玛诺旗下的S-Phyre骑行服、骑行鞋、工具一应俱全,不仅如此,禧玛诺A-Pro旗下代理的Lazer头盔、Vittoria轮胎、Elite水壶和骑行台、PRO座垫与车把组等产品,让现场的观众流连忘返。

  早在第一天的展会上,禧玛诺邀请了其赞助车手丁再刚,在展位上与现场的观众一起互动、分享自己的山地篮球场计划以及新西兰骑行之旅。为什么我始终没发报道,其实我是想以此篇报道来为2024年的中国自行车展做一个总结。

  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自行车传动品牌,禧玛诺扎根上海之后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自行车运动和文化的发展,在曾经自行车运动和文化匮乏的土地上,他们将日本铃鹿车迷节的范本引入到国内,在全国各地举办车迷节活动,从而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自行车运动爱好者。

  丁再刚分享会的主持人计成,曾经作为“禧玛诺计划”的一位车手,代表着中国完成了环意、环法、环西赛事的壮举,当他坐在台上采访着禧玛诺赞助车手丁再刚,这让我陷入了沉思。

  是的,在中国展我们遇到了非常多来自于其他几个国家各个品牌的代表,当中国的自行车市场持续火爆的当下,他们又回来了,都想从这个全球为数不多还在继续保持增长的市场里分一杯羹,他们想要的很多,但却从未想过“投资”中国自行车运动和文化的发展。

  所以当我看到曾经因“禧玛诺计划”而改变人生轨迹的计成,坐在前台采访当下禧玛诺所赞助的车手、修路师丁再刚的时候,我想到用一句上海话来送给禧玛诺——“模子”(上海话方言模(mǔ)子,指这个人做事上品、到位,够朋友,算得上“榜样”,在一定的场合也指“牛人”)。

  A:目前山地车篮球场计划计划进行得非常顺利,也得到了很多人得支持。目前在国内修建了正式得公园或者pump track有20个,公益性的小场地大概几十个。

  A:我觉得最大得问题是场地得保存及发展延续,大部分非官方的场地都很难长久的保存下去,得得到官方认可或者私人场地才能长期保存。

  A:其实过程很艰难,早期的时候这个行业甚至连生存都是很大的问题,我在勇峰山地车公园熬过了最艰难的四年,曾经很多次想要放弃了,最终是自己狂热喜爱的这项运动的魅力让我坚持了下来。所以在2019年开始创业做自己的修路公司,招聘的每一个员工都是对山地车有着执着热爱的年轻人,因为只有解决了最基本的生存问题才能把爱好持续下去,才能发展到更高高度,我希望国内这批真正热爱山地车的年轻人在他们职业生涯最好的这几年能够放心的去追寻自己的梦想。

  A:最基本的技能就是能熟练流畅的骑行山地车,还得能吃苦耐劳,修路师的工作是非常辛苦的,其他的技能都可以慢慢培养。

  Q:我们可能也很好奇,一条真正的山地自行车速降赛道是如何修建的,能给我们简单讲讲吗?

  A:首先得到现场实地走过山上得每一处坡,了解坡度、土质、树木植被、下雨水的走向等等问题,再进行大概的走线规划,然后开始进场施工,修建的过程也是依照开挖到植被以下的地形来做因地制宜的节奏及障碍设置,经过机械粗修再人工精修过后,一条山地车路线就完成了。

  A: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去西藏给当地车友修建了一些弯墙和飞包,对他们的影响非常巨大。因为西藏地处高原地区,与外界的沟通交流都比较少,大家通过短视频看到的山地车都喜欢跟风去刷楼梯之类的比较危险的行为,有了我们给他们修建的场地以及带去了一些山地车文化正向的引导之后,大家骑车的热情更高了,也知道山地车该去哪些地方玩了,技术也有了巨大的提升,这就是我去推广“山地车篮球场计划”的初衷,也是我最想要看到的结果。

  山地车路线的修建不仅需要修路师对山地车骑行有足够高的认知与骑行技术,同时也需要探索更多的路线修建风格。这就是丁再刚踏上新西兰之旅的原因,他要到更广阔的世界去拓展更广阔的认知。

  A:因为新西兰有着全世界最棒的山地车公园,也吸引了很多顶级的车手去训练、比赛,又有非常多的山地车路线及成熟的修路团队,新西兰绝对是继惠斯勒之外最佳的选择。因我们大部分人都是第一次出国,在机场遇到了一些小问题,因为签证问题差点出不了境,在飞机停止登机前5分钟获得新西兰移民局的许可准许入境。

  A:在我向SHIMANO提到我们即将前往新西兰学习的时候,我希望可以找到新西兰那边的公园方去参与他们的修建及维护工作,SHIMANO立马发邮件给新西兰分公司,而且很快得到肯定的答复,安排了新西兰的同事接待我们去皇后镇瓦纳卡湖的bike glendhu山地车公园进行修建及维护交流,收获颇丰。

  A:在新西兰我看到的是山地车这项运动是一项全动,得益于他们遍地都是的山地车路线,普及率非常高,从几岁小孩到白发苍苍的老人都在骑。孩子们每天放学后都会骑上单车到附近的公园或者山地车路线去骑车,就像我们的乒乓球运动一样普及。相比国内,山地车能玩的路线真的太少了。

  A:触动最大的是他们随处可见的山地车路线网络,新西兰的罗托鲁瓦(Rotorua)是新西兰第九大城市(人口仅8000人),在城市边就有一个sky line缆车单车公园,另外一个山头又有一个红树林山地车公园(完全免费)里面拥有上百条路线多公里,由非盈利组织经营着,公园提供摆渡车服务,收到的盈利款又全部用于山地车路线的修建及维护,这样一套成熟的良性循环体系真的太棒了!我希望将来能在中国把类似的模式走通,我们每一个车友及从业者都可以参与到其中来,提高车友素质,获得官方的认可及支持,修建更多合法的场地,才能良性的循环下去。

  A:过去大概十几年前这项运动突然迎来一次爆发式增长,但是随着早期的前辈们在不规范的场地及不规范的动作相继受伤或者种种原因退坑之后又变成了几年的低谷期。在近几年随着短视频的兴起,慢慢的变多的年轻人看到这项运动的魅力又纷纷加入进来,但是很多人缺乏正向的引导,去城市飞楼梯、干坠,影响行人安全等行为,继续这样下去可能又会步十年前的后尘。所以我希望将来提供我们的努力,建设更多的场地,推广正确的骑行价值观,让这项运动更健康、规范、安全地发展下去。

  A:对于我来说,这次新西兰之行意义非凡,不光看了学了国外的路线怎么修建,而且学到了很多山地车文化建设、运营及思维模式的转变,让我更有信心把我的山地车篮球场计划 做得更好,也有了更清晰的方向该怎么去发展这项运动了。

  A:我希望更多人能参与到路线的修建中来,毕竟我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只有更多人参与进来才能达成我 山地车场地像篮球场一样普及的愿景。

  A:将来一定得去更多的国家体验参观不同的骑行文化及运营模式,不断的拓展自己的思维才可以更好的把这项运动推广下去。

  A:如果你想骑车,那就去骑吧,不要在乎自己骑多快、骑多好、飞多高,只管尽情的去享受每一次骑行的过程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