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满已到 该吃什么玩什么?小满时节全攻略来了→
来源:常见问题    发布时间:2024-05-26 03:08:24

  在我国北方,农谚有云:小满小满,麦粒渐满。这个时节的小麦正处于灌浆期,同时也是小麦成熟、形成产量的关键阶段。

  总台记者 谭海梅:我现在所处的位置向东几公里就是黄河。这里的土地宽广肥沃,从一望无际的麦田,就可以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这一点。小满小满,麦粒渐满。此刻的麦田里黄绿交接,麦粒灌浆后越发丰盈饱满,每一颗都好像在为丰产做着最后的冲刺。

  正处于“小得盈满”状态的小麦将熟未熟,让人期待满满。再过十来天,这里就将开镰收割,那将是一片丰收的景象。

  此刻,麦田里的喷灌设备正在浇麦黄水,这是在小麦成熟前最后一次浇水。这样做才能够显著改善田间小天气特征情况,降低干热风对小麦的不良影响。

  再具体到每一株麦穗,专家告诉我,小麦到了这一段时期,根系已经提供不了养分了,只能靠最接近麦穗的这根旗叶供养分了。所以,这样的麦黄水,可以让旗叶保持宽厚浓绿不干枯,旗叶坚持得越久,麦穗吸收的养分就越多,麦粒灌浆就越饱满。

  黄河流域是我国面食的核心区,所以这里的面花很丰富。哪个节令送什么样的礼馍,那可是有讲究的。这种鱼形状的花馍,寓意年年有余,一年好收成。

  “小满”之后,将进入一年中农事最繁忙的阶段。古时候,农民会在小满节气前后为农忙准备农具,这样就慢慢形成了特有的集市。在河南卫辉的孙杏村镇汲城村,当地至今还有着小满日赶集“小满会”的传统,这两天,一年一度的“小满会”正在进行。

  县里来的戏班子,早早就在村头搭起了戏台,诙谐幽默的豫剧唱段,引得十里八村的群众驻足观看。唱戏的间隙,村里的少儿武术队也登台展演,给乡亲们秀了一把技艺。在卫辉市孙杏村镇的汲城村,“小满会”是麦收前小满节气时的传统活动。

  村里的街道上,聚集了不少商贩,卖油条、炸糖糕的,卖牛肉的、卖种子的,还有修鞋的,卖扫把、镰刀等传统农具的。

  据记载,“小满会”在卫辉汲城由来已久,而历史上,汲城曾是古时候汲县县城所在地,因汲水流于其境而得名,小满节气的庙会后来逐渐演变为现在的“小满会”。如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大型农业机械的普及,汲城“小满会”上,传统的农具已经不多,但赶会、看戏、待客的习俗却一直保留了下来。

  汲城“小满会”不仅是村民赶会的日子,也是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的好时机。“小满”前两天,汲城村的村民就开始准备食材,准备迎接小满日前来赶会看戏的亲戚们。大家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农家菜,聊着家常和小麦长势,享受着麦收前短暂的农闲时光。

  小满节气前后,冬小麦正在灌浆,麦粒日趋饱满,在河北定州,这时候的小麦,最适合做一种名为“捻捻转儿”的美食,口感筋道,滋味独特。

  “捻捻转儿”制作的步骤颇为讲究,先从地里把刚刚硬粒还略带柔软的小麦麦穗割回家,将搓捻下来的麦粒在柴火转炉中烘烤后,用机器脱粒、脱壳,再用转炉干炒,最后放入石磨,随着石磨转动,带着些许麦绿色、夹杂着细碎麦粒的缕缕面条,就掉落下来了。

  因为麦粒已经炒熟,所以磨出的“捻捻转儿”无需蒸煮环节,可以直接食用。为了让这道美食更有味儿,人们会搭配蔬菜。

  从地里拔出新鲜的生菜,切成段儿,大蒜用石臼捣成蒜汁,与“捻捻转儿”搅拌在一起,淋上些许香油,口感筋道有质感,清香中带着微甜,是独属孟夏时节的味觉享受。

  据说,过去小麦产量很低,每当麦收前,恰好是青黄不接的时候,人们为了填饱肚子,发明了“捻捻转儿”,如今,它已经成了当地的一种特色美食。除了小麦,大麦、青稞也能制作“捻捻转儿”。同时,它还有一个很好的寓意,就是“年年赚”。至今在定州,还流传着一段俗语:“捻捻转,捻捻转,吃完就是年年赚”。

  北方的冬小麦在小满节气的时候,正是生长关键期,而在浙江温州的永嘉县,今年当地的1.35万亩小麦,从这个月初开始已经陆续收割,每年小满时候用刚收获的新麦制作的新麦饼,是永嘉县有代表性的一样乡土美食。

  经过反复搓揉,直到面团均匀细腻,捏成碗状,放入备好的馅料,常见的馅料为咸菜、鲜肉、虾皮的搭配。

  填料之后,将面团小心捏拢,压实,擀平成两面均匀的扁圆形,讲究的是馅到饼边、却不能见光。经过煎烤,金黄润亮香气扑鼻的永嘉麦饼出炉了。

  在古老的农耕社会,小满时节虽然丰收在望,却是一年中青黄不接、存粮告急的时候。小满节气有三候:一候苦菜秀;二候靡草死;三候麦秋至。苦菜秀,说的就是这样一个时间段,苦菜这种野菜开始枝繁叶茂了。

  在湖北咸宁的崇阳县,小满节气时,民间有“吃苦菜”的习俗,人们相信,吃了“苦菜”就会苦尽甘来,就像小满是丰收的前奏一样。

  清晨,薄雾笼罩着山林,崇阳县天城镇的居民柳富杰和丈夫拨开杂草,揪住苦菜翠绿的叶子,轻轻摘取,只需十几分钟,篮子里就装得满满当当。这里的苦菜也叫“败酱草”,开白花,属败酱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吃有苦涩味。在崇阳,苦菜有不同的吃法,最经典的是苦菜汤。

  清洗干净的苦菜,用热水焯过,去掉泥土味和部分苦味,捞出过一遍凉水,挤干水分,切细放入大碗中。再烧一锅开水,加入肉末煮沸,均匀搅拌,加入简单的调味料,滴几滴香油,美味即成。

  除了做汤,苦菜还可以凉拌、做苦菜扣肉、苦菜粥、苦菜排骨汤,以及入馅包饺子、包包子。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沫,就是苦菜包子馅料的绝配。

  皮薄馅足,小火慢蒸,热腾腾出锅,轻咬一口,苦菜微苦,却唇齿留香,回甘无穷。

  小满时节,南方迎来孟夏的多雨季,在四川泸州,人们也有吃苦味食物的习惯,当地人这样一个时间段会到竹林里挖来苦竹笋,制作苦味美食。

  每年三到五月份,是泸州纳溪苦竹笋生长的时候,竹林里尖尖的苦竹笋从土中露出,右手弯刀,手起刀落,苦竹笋就到手了。

  挖完苦竹笋,再摘点儿折耳根,回到家,和家人一起忙碌。将苦竹笋剥去外衣,留下嫩绿的芯切片,再从菜坛里拿出腌制好的酸菜切好,一起倒入热油锅翻炒,等翻炒出香味,加入一勺清水,静待煮沸,美味的苦竹笋酸菜汤就能出锅了。

  吃苦食,少不了做个苦瓜炒鸡蛋;最后将择好的折耳根焖煮三十分钟,清热解毒的折耳根水也制作完成。

  小满不仅是冬小麦成熟的关键期,也是养蚕业的重要时期。江浙是我国重要桑蚕丝绸产区,桑蚕业极为发达。据当地考证,早在4700多年前苏州吴江一带就已栽桑养蚕。千百年来,围绕养蚕所有的环节,这里也演绎出一系列风尚习俗。对于当地的蚕农而言,小满节气更是有着特殊的意义。

  总台记者 毛俊:我现在是在江苏苏州吴江盛泽镇。当地乡亲们有个说法,“上半年人养蚕,下半年蚕养人”。在我身旁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先蚕祠。在全国范围以蚕为主题的公祠非常少见。

  循着声音,不远处的戏台上,一年一度的“小满戏”正在上演。小满戏不是一种剧种,而指的是小满这一天当地百姓一定会请来戏班子好好地放松娱乐一番。

  原因在于养蚕其实是非常辛苦的,蚕宝宝又很娇嫩,有的蚕农甚至会在养蚕期间减少社交活动,避免传播疾病。到了小满节气春蚕基本完成吐丝结茧,劳作了半年的收成基本定型,这两天是难得的清闲,所以小满这天,乡亲们一起听戏娱乐成了习俗,剧种剧目只要是图个吉利喜庆,都行。

  在盛泽镇,小满节气当天的活动有不少,除了小满戏,还有祈福、巡游、戴蚕花等活动,乡亲们在小满这一天会身着以丝绸面料制作的传统服饰,举着楹联,向大家赠送福袋,分享丰收的喜悦。

  这位蚕娘手上抱着一个竹匾,蚕宝宝在这样的竹匾中生长,这里面有一只剪纸的小花猫。在当地,蚕娘都喜欢花猫的图案,因为老鼠是蚕的天敌,有了小猫,养蚕就多了一重保障。

  还有这位蚕娘拿着的鲜艳的花朵,您能看出来这些花瓣是把蚕茧剪开染色后制作而成的吗?茧花作为一种手工艺品,不但可以装饰服装鞋子,把生活点缀得五色缤纷,还是很好的馈赠亲友的礼物。

  即便是在古代,蚕的用途也不单单是纺丝织布,蚕蛹蚕沙可以入药,蚕茧能制作工艺品。而到了现代,桑蚕业的下游产业更是丰富多彩。

  我身上佩戴的这个小装饰品,就是从中国古代服饰的盘扣中寻找到的灵感,用蚕丝制作而成,类似的工艺还能做成桌面摆件。

  在江南还特别讲究时令饮食,所以桑葚果,枇杷糕点,在这样一个时间段很适合招待亲朋好友。

  传统的农桑文化在这里被充分传承,蚕桑产业则在勤劳的手中不断推陈出新,再过几天,喧闹之后就是紧张的缫丝过程,完成这一轮的养蚕周期后,村民们开始夏蚕的养殖,所以小满对当地的百姓而言更像是一个逗号,让我们祝福勤劳的乡亲们,日子慢慢的变好。